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化社會學
Sociology of Culture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賴曉黎 
課號
Soc2023 
課程識別碼
305 307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社203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Soc2021_cultur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西方社會學發展史(特別是美國社會學傳統)中,整個社會學的根本工作幾乎等同於社會結構的研究;相對於此,對文化概念及其相關議題的關照是相對晚近的事。事實上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除了少數思想家之外,早期的社會學者對文化的重視明顯不足,或者不令人滿意。直到1960年之後,有關文化的討論逐漸擠進社會學界,而聚焦於文化自主性的爭議則陸續浮上台面。一時間,文化議題在人文、社會學科裡形成風潮,這種典範轉移或許可以稱為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或文化復興(cultural renaissance)。自然,除了觀照社會現象的不同面向,這種新的解讀模式同時也讓早期社會學理論得到重新詮釋的機會。通過原典的解讀,本學期我們試著圍繞文化相對自主性的軸線,重新檢視社會學理論的進展。 

課程目標
  誠如Raymond Williams 所言:culture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字。文化概念的多義性與歧義性,解讀上難免也就充滿模糊性與曖昧性。在文化社會學的研究中,說法雜沓、進路迥異,內容五花八門、範圍包羅萬象,取材上難免掛一漏萬,撰擇上必然顧此失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這一思潮作一基本的介紹,是一個難題。經過取捨,課程內容從文化的角度檢視社會學奠基者(Marx, Durkheim, Weber & Simmel)出發;接著,我們處理Elias對長時段歷史的提示以及功能論的文化轉向;再次,我們初步觸及左派的文化理論與後現代的相關討論;最後,我們回到在文化與權力之間的討論,探討繼受尼采對權力的了解脈絡下,當代文化社會學Foucault & Bourdieu的觀點。雖說每位思想家分配時間嚴重不足,但仍希望同學能清楚掌握文化社會學的主要論題及爭議焦點。

  課程的設計兼顧閱讀與研究面向。(1) 閱讀部分:每週依教師提示做至少1000字的memo。(2) 研究部分:通過熟悉剪報資料庫的使用初步確定研究範圍,輔之以基本資料庫的搜尋、篩選以及分析、處理資料,最終選擇適當的理論詮釋並完成一篇報告。 
課程要求
  修課同學必需分組,每組 4 ~ 5 人並推舉組長一人。選課確定後,組長請務必將全組名單寄給老師(含系級、學號、姓名、 e-mail、網站筆名或暱稱),組長並請留連絡電話。確定修課的同學必須上教學網站,各小組擁有至少兩個討論版,即:「文獻討論」板以及「學期報告」板。小組討論版建在「CEIBA教學網站」「討論區」下。所有文件傳遞、消息通知與作業繳交等,請全部 po 到小組自己的版上,並請自行備份。相關網路問題,請洽任課教師。

課程包括三部分:

1. 教師講授
學期大半的課程由教師主要以演講方式進行,內容著重實例討論與概念分析。


2. 文獻討論
學期第二週起,並以小組為單位繳交作業,並張貼於「討論區」→「每週提問」板。分為兩部分:
(a) 第一部分為小組必答。小組成員每週必須閱讀並討論文獻,之後每位成員輪流撰寫小組提問。
(b) 第二部分為個人選答,是個人作業的依據。每週有若干提問,同學請依個別狀況作答。

* 以上作業請小組統整為一個檔案,並記錄小組分工與出缺席狀況,回覆於當週提問之後。
** 每週小組必須至少討論一次,未參加小組討論者,三次(含)以上必須與教師面談。
*** 這些工作請於 「每週四 16:00」 前完成。


3. 學期報告
學期第二週起,小組可自行決定學期報告主題,範圍限本學期課程內容。學期報告分為兩階段:
(a) 第一階段,熟悉剪報資料的基本處理。小組報告初步確定:2021.04.09。
(b) 第二階段,以第一階段為基礎,加上本學期講授之理論應用。小組報告時間:2019.06.18。

* 學期報告必須 survey 中英文文獻,並篩選出參考書目,分為必讀之基本文獻以及延伸閱讀。
** 每週須呈現學期報告的進度,請 po 到「學期報告」版。
*** 小組報告繳交期限: 上課前48小時 。小組學期報告最後繳交期限:2021.06.25。


評分方式:學期報告佔 40%,每週作業佔 40%,個人作業佔 2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課程簡介 
第2週
3/05  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2018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頁3-82,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第3週
3/12  涂爾幹著;汲 喆 、付德根、渠東譯。
 2003 〈人性的兩重性及其社會條件〉,收在《亂倫禁忌及其起源》,頁231-4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
*(中英對照)
 
第4週
3/19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
  2010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頁1-16,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韋伯著;康樂等譯。
  1990 《宗教與世界》,頁101-50, 台北市 : 遠流。 
第5週
3/26  齊美爾著;顧仁明譯。
 2001 《金錢 性別 現代生活風格》 ,頁1-100,初版,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第6週
4/02  兒童節遇例假日補假 
第7週
4/09  Elias, N.;袁志英譯
 2009 《文明的進程》,頁1-48,第1版,北京:三聯書店。
* 第一階段學期報告初步確定
 
第8週
4/16  Alexander, Jeffrey C.;李家沂譯
 1997 〈分析性的爭辨:了解文化相對的自主性〉,收在Jeffrey C.Alexander, Steven Seidman編;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頁2-37,初版 ,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Alexander, Jeffrey C.著;吳震環譯
 2008 《文化社會學 : 社會生活的意義》,頁1-32, 初版,台北市 : 五南。
 
第9週
4/23  Benjamin, Walter
 2008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in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and other writings on media.edited by Michael W. Jennings, Brigid Doherty, and Thomas Y. Levin ; translated by Edmund Jephcott ... [et al.] Cambridge, Mass. :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19-55. 
第10週
4/30  Althusser, L. ; 杜章智譯
 1990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收在《列寧和哲學》,頁151-206,初版,臺北市 : 遠流。
* 學期報告第1次討論 
第11週
5/07  Lyotard, Jean-Francois;車槿山譯
 2012 《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頁23-82,初版,台北市:五南。2012 
 2012 〈重寫現代性〉,收在周憲主編,《文化現代性讀本》,頁355-66,第1版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12週
5/14  Baudrillard, Jean;劉成富、全志鋼譯
 2008 《消費社會》,頁1-84,3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13週
5/21  Nietzsche, F. W.;趙千帆譯
  2017 《論道德的系譜:一本論戰著作》,頁 163-257,初版,新北市:大家出版社。
 
第14週
5/28  Foucault, Michel.
 1978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e I, The Will to Knowledge, Random House. pp.76-155. 
第15週
6/04  Foucault, Michel著;錢翰、陳曉徑譯
  2010 《安全、領土與人口》。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 頁74-99。 
第16週
6/11  Bourdieu, Pierre;陳逸淳譯
 2012 《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頁231-59,初版,台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第17週
6/18  學生報告 
第18週
6/25  繳交期末報告